曾经白牌的生机勃勃与品牌的平庸
如果渠道出海,那就得问,谁是你的肥料。 品牌是定价权,而白牌没有定价权,所以白牌永远只能随行就市,成为渠道的肥料。 为什么中国遍地白牌,而缺少品牌?因为时代。 我们是站在上一个时代的末尾,下一个时代的开场,这个瞬间,就是这个景象。 上个时代物资匮乏,市场的主导力量在于供给侧。今天的中国大型企业,很多的能力就是低端货的规模供给。他们甚至不需要做用户洞察,因为什么都缺,只需要根据竞品抄一抄,然后将货压入渠道就行了。 有时候我和很多做白牌、做山寨产品的小老板聊,会发现他们真的极具创意。 我一直记得 年我去华强北,当时华强北一天能出三款新产品,一个月做的创新,几乎等同 立陶宛电话号码数据 于当时全球手机企业的创新量,而且那些创新真叫天马行空。 华强北的这群人为什么能做到?就是直面市场需求。你需要,OK,明天给你搞一个,电路板我拿烙铁现场给你焊,就是这样原始又生机勃勃的状态。 当时华强北被人称为“山寨”,但衬托之下,那些大厂反而显得平庸。因为大厂是系统化生存,他们
https://lh7-us.googleusercontent.com/5DB6R5L23kylZ7rOrp_pbyjpsFZPdstXfC-Rk_Gpk07MI4ArQiBsvO76AbPXOQClMSfuCrCEh8ozsqwgT4e9KNCti7aJGKrrGKDQsyXizllazZUFpwne3zfc0giSOoQ1DjXdQdTVTsSB_-6S
其实不需要直面市场,只要能够知道自己系统的生存法则,完成系统指令,就可以活下来了。 直面市场要面对更高的风险,他们不愿意去承担创新失败的可能性。 但另外一方面让人心痛的是,我们这么多像在华强北的这群有创意、有灵感,又对电子元器件这些东西如此之熟的小老板们,大家的整体状态就四个字:人穷志短,我不愿意做品质好的东西,不愿意做品牌,不愿意做长期考虑,我就是把今天的货出了,明天再说明天。
頁:
[1]